京津冀城市群最后一个地市氢能规划发布!28个氢能项目公布

时间: 2024-01-09 08:35:32 |   作者: 产品中心

  氢云链: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平台。微信:qingyl2018,申请入群请附名片

  氢云链获悉,《滨州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0年)》征求意见稿已由滨州市发改委印发。扫描文末二维码了查看政策源文件。

  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进入全面示范运营阶段,在氢气制备、氢储运装备、氢燃料电池等重点环节,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国际领先水平技术,具备规模化、低成本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技术能力,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氢能产品。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客车、重卡等商用车领域开展基础的商业化运营,支持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公交专线并配套建设加氢站,大力推广燃料电池汽车,鼓励企业在氢燃料电池无人机、船舶等新兴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加大对纳入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和社区家庭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项目示范建设。

  到2030年,氢能生产应用及装备研发制造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实现规模化工业副产、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稳定制氢供氢,在氢能制备、储存、运输等装备制造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氢能储运成本一下子就下降、氢能供应半径持续扩大;在燃料电池等关键装备制造领域,吸引一批研发团队和高端制造企业集聚发展,建成立足环渤海、辐射京津冀的氢能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氢能多元应用技术示范区,成为区域氢能综合应用生态体系的重要力量。

  充分发挥我市工业副产氢的综合优势,以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副产氢为切入点,鼓励企业在制氢、纯化、高压储氢领域进行技术创新研究与工艺革新,进一步提升工业副产氢综合竞争力;全力发展氢气提纯技术,挖掘高纯氢气产能;积极地推进低碳制氢技术和液氢加氢站方面研究;同时积极开展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试点示范,推动规模化、绿色化、低成本的清洁能源制氢技术突破,积极寻求安全性高、经济性佳、环保性强的绿氢生产路径,充分的利用已有或新增风电、光伏电站等开展大规模清洁能源制氢,构建多元氢能供应保障体系,力争将我市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氢能供应基地。

  制定完善氢能管理有关政策。规范氢能制备、储运和加注等环节建设管理程序,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加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投资引导,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促进氢能生产和消费,为能源绿色转型提供支撑。

  完善氢能储输运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在氢液化、存储、运输等环节进行装备技术的创新研发与制造,重点发展从高压气态储氢和长管拖车输氢,推动氢能高压气态储运向低温液氢储运、有机液体储运、固体储运等运输方式的改变,提高氢能长距离输送能力,规划建设输氢管网,加大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氢能运输领域的应用,建设氢能运输调度平台,实现氢能运输全流程的自动化采集和实时信息共享,对温度、压力等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安全高效运输。

  在滨城区、北海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液氢、氢-氨转换集散中心,铺设连接周边城市的输氢网络,建设成完善的供氢储氢运氢加氢基础设施网络。

  坚持需求导向,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建设。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安全规范的前提下,支持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推动加氢站建设,鼓励在大型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大型货运场、码头等货运集中区域建设加氢、加气站;鼓励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点增设加氢装备,优先支持新建油气氢电综合能源站,探索推进制氢加氢一体化综合能源站建设,创新“以油养氢”体系,支持开展站内制氢、加氢母站、液氢示范站、油氢合建站、油氢气电综合能源补给站等多元化建站模式。

  至2025年,建设4座以上加氢站,在滨城区新增或基于现有加油/气站点做综合能源加注改造,在北海经济开发区、邹平市新建或改造一座综合能源站、邹平市铁路货场加氢站以及邹平青阳加氢站。其中综合能源站中增设加氢部分规模不小于500kg/12h,新建单座加氢站加氢规模不小于500kg/12h。

  至2030年,建设9座以上加氢站,分别是港口加氢站、临港产业园加氢站、无棣加氢站、邹平加氢站、沾化加氢站、博兴加氢站、惠民加氢站、阳信加氢站、高新区加氢站。单座加氢站加氢规模不小于500kg/12h。

  重点推进城市公交、环卫车、物流车、叉车、通勤车、港口机械等燃料电池车辆示范应用,依托全市物流园区和大规模的公司,推动市内、城际间以及区域内氢燃料电池厢式物流和重卡物流车的示范运营。引导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错位发展, 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进程。创新燃料电池汽车租赁业务模式,推广分时租赁、定向租赁模式,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逐步扩大交通领域氢能应用规模,探索形成有效的氢能商业化发展途径。

  依托全市物流园区、大规模的公司、环卫和港口,加快氢燃料电池货车在物流、快递和邮政等领域上的示范应用,特别是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货车、集卡在物流、短倒、码头等领域示范应用。

  滨城区:以滨城区原盐、原煤等固定路线运输业务、流量较大的公交路线进行氢能化示范,对路线相对固定的物流车辆以及环卫车辆等进行氢能化改造。在重卡、公交、物流、市政多领域,共同推进氢能车辆示范应用。

  北海经济开发区:建设大型氢能重卡和集卡物流示范区,推动魏桥创业、滨化集团滨华新材料公司与滨州港的短途倒运氢能重卡车辆试点推广。

  邹平市:邹平市氢能重卡物流示范点。以氢能重卡短途倒运车辆为主,公交示范线路为辅,力争逐步分批次替代现有邹平市货运站3500万吨货物的短途倒运及邹平到沾化氧化铝粉氢能重卡运输示范线。

  2023年全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争取实现零突破;至2025年,立足实际要,全市推广少数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至2030年,逐步扩大推广使用规模。

  引导化工企业转变用能方式,调整原料结构,拓展富氢原料来源,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扩大化工领域氢能替代化石能源的应用规模,引导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化工行业向低碳工艺转变,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开展氢冶金、氢混燃机、长寿高效氢燃料电池电堆等前沿应用场景工艺技术及配套装备探索与研发。研究钢铁、化工企业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营造有利于工业领域氢能应用的市场与政策环境。

  推进氢储能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试点推进氢能发电、氢混热电燃机、分布式燃料电池、冷热电联供示范项目,打造二氧化碳耦合氢气利用减排等典型应用场景,提供综合性智慧能源服务,实现区域内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

  支持大型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加强与国内氢能装备制造研发机构合作,重点研发电解水制氢装备、70MPa及以上高压存储材料与储氢罐设备、加氢站氢气高压和液态氢的存储、运输技术和装备;研发成本低、循环稳定性高、使用温度接近燃料电池操作温度的轻质元素储氢材料,研发抗氢脆和渗透的输氢管道材料及研究氢与天然气混合输送的技术;建设氢能材料研发体系,材料临氢行为评价技术体系;发展以液态化合物和氨等为储氢介质的液氢存储、运输技术和装备,设计研发高活性、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的加氢/脱氢催化剂;攻关储氢合金、纳米材料等固态储氢材料、技术和设备,实现特殊场合高安全、高效、高密度固态存储和运输。

  4、铁雄集团高压储氢装备制造生产线和金属储氢中试线、铁雄集团长管拖车产能500辆/年;

  加大氢能储运及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学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燃料电池,重点开展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双极板、催化剂等关键核心技术探讨研究;围绕氢气储运,重点突破高压气态储氢、液氢储运、有机液态储运氢、管道输氢和固态金属储运技术;围绕清洁高效制氢,重点突破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硫、氯、一氧化碳定向纯化技术探讨研究。进一步健全创新突破与研发技术机制,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载体建设。聚焦关键技术、核心材料、制造装备等短板弱项,加强研发攻关;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构建基础研究实验室,以企业为主围绕工程化试验等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搭建产业工程中心,引导整车、材料、能源、化工等多领域合作。建立多学科创新平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氢能及燃料电池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行业优势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建立科学高效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吸引集聚一批产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团队,逐步提升我市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科学技术创新水平,尽早突破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促进成本快速降低。